渤海人寿化险获重大进展 天津国资将进一步注资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10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渤海人寿化险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开启新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末,天津国资对渤海人寿的首轮增资正式落地。此次增资后,渤海人寿正式脱离“海航系”,转型为天津国资控股的机构。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从天津自贸区到天津空港经济区的迁址工作。

在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同时,渤海人寿的治理体系也在重塑。

天津国资将继续注资

渤海人寿透露,2024年末完成天津国资10亿元首批增资,实现国资控股。“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以推进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公司长远战略。”渤海人寿相关人士称,目前,渤海人寿正在推进国资控股后的二轮增资相关准备工作。

该公司表示,通过补充资本,该公司的净资产及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寿介绍,正从负债端、投资端、内部管理方面多管齐下。

9月24日,渤海人寿官网公告,基于公司整体规划和实际经营发展需要,该公司营业场所变更至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四道168号融和广场。

“当前,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治理体系优化,实现国资控股的渤海人寿已获得了风险化解的重大进展,实现平稳落地。”渤海人寿相关人士表示,新职场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这一区位优势使渤海人寿能更好地依托国有股东背景与自贸区政策优势,迎来新发展机遇。

化险过程中

努力保持经营平稳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落户在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该公司被视为海航系“亲儿子”,这是海航系退出原持股50%的新光海航人寿(现鼎诚人寿前身)过程中,新发起设立的一家寿险公司。渤海人寿注册资本在成立时为8亿元,经历两次大手笔增资后增至130亿元,并维持到天津国资入主前,是少数达到百亿资本的中小寿险公司之一。

该公司成立之初,寿险行业正处于监管松绑放开前端、费率改革红利的快速发展期,中小险企业务、模式各种创新,出现了以安邦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一众险企保费突进。渤海人寿也曾定位为创新型保险公司,希望迅速做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打造影响力。其业务一度快速增长,总保费从2015年的33亿元大增至2016年的185亿元,不过,这多是由万能险等短期理财险业务撑起来的规模。

此后,随着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业务,渤海人寿转为推进价值转型,发展保障型业务,此后年度保费降至百亿元以下水平,激进的风险也逐渐暴露。

自2024年开始,渤海人寿未再披露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年报。在此之前,渤海人寿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多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即不达标,该公司解释称主要风险来自于公司治理等方面。

渤海人寿相关人士介绍,历史遗留问题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渤海人寿在风险化解过程中努力保持了总体经营的平稳有序。

新董事长获批

高管招聘推进中

在股东股权结构变化的同时,渤海人寿的治理体系也有逐步优化的信号。渤海人寿9月24日在官网公告,根据天津金融监管局批复核准,由寇江华出任渤海人寿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今年3月,寇江华已接任渤海人寿党委书记,目前他还担任渤海人寿临时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寇江华于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他兼具监管经验、地方实践和市场化操盘履历。寇江华有近18年的监管工作经验。2000年8月进入原中国保监会,曾任职于原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其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工作经历超6年。

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寇江华任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2018年4月开始他主职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寇江华还曾担任多个职务,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以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市滨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此前,渤海人寿刚因高管公开选聘而受到关注。渤海人寿9月9日通过官微等渠道发布了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拟选聘两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分管保险业务渠道,以及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且选聘条件较为严格。据介绍,目前渤海人寿高管选聘工作已进入候选人甄选阶段。同时,渤海人寿表示,总经理相关选聘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栏目热文

渤海人寿化险获重大进展 天津国资将进一步注资

展开全文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渤海人寿化险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开启新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末,天津国资对渤海人寿的首轮增资正式落地。此次增资后,渤海人寿正式脱离“海航系”,转型为天津国资控股的机构。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从天津自贸区到天津空港经济区的迁址工作。

在公司股权结构变化的同时,渤海人寿的治理体系也在重塑。

天津国资将继续注资

渤海人寿透露,2024年末完成天津国资10亿元首批增资,实现国资控股。“后续天津国资股东还将进一步注资,以推进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公司长远战略。”渤海人寿相关人士称,目前,渤海人寿正在推进国资控股后的二轮增资相关准备工作。

该公司表示,通过补充资本,该公司的净资产及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得到有效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渤海人寿介绍,正从负债端、投资端、内部管理方面多管齐下。

9月24日,渤海人寿官网公告,基于公司整体规划和实际经营发展需要,该公司营业场所变更至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四道168号融和广场。

“当前,随着股权结构调整、治理体系优化,实现国资控股的渤海人寿已获得了风险化解的重大进展,实现平稳落地。”渤海人寿相关人士表示,新职场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这一区位优势使渤海人寿能更好地依托国有股东背景与自贸区政策优势,迎来新发展机遇。

化险过程中

努力保持经营平稳

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落户在天津自贸区的寿险公司,该公司被视为海航系“亲儿子”,这是海航系退出原持股50%的新光海航人寿(现鼎诚人寿前身)过程中,新发起设立的一家寿险公司。渤海人寿注册资本在成立时为8亿元,经历两次大手笔增资后增至130亿元,并维持到天津国资入主前,是少数达到百亿资本的中小寿险公司之一。

该公司成立之初,寿险行业正处于监管松绑放开前端、费率改革红利的快速发展期,中小险企业务、模式各种创新,出现了以安邦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一众险企保费突进。渤海人寿也曾定位为创新型保险公司,希望迅速做大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打造影响力。其业务一度快速增长,总保费从2015年的33亿元大增至2016年的185亿元,不过,这多是由万能险等短期理财险业务撑起来的规模。

此后,随着监管引导行业回归保障、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业务,渤海人寿转为推进价值转型,发展保障型业务,此后年度保费降至百亿元以下水平,激进的风险也逐渐暴露。

自2024年开始,渤海人寿未再披露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和年报。在此之前,渤海人寿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多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即不达标,该公司解释称主要风险来自于公司治理等方面。

渤海人寿相关人士介绍,历史遗留问题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渤海人寿在风险化解过程中努力保持了总体经营的平稳有序。

新董事长获批

高管招聘推进中

在股东股权结构变化的同时,渤海人寿的治理体系也有逐步优化的信号。渤海人寿9月24日在官网公告,根据天津金融监管局批复核准,由寇江华出任渤海人寿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今年3月,寇江华已接任渤海人寿党委书记,目前他还担任渤海人寿临时负责人。

公开资料显示,寇江华于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他兼具监管经验、地方实践和市场化操盘履历。寇江华有近18年的监管工作经验。2000年8月进入原中国保监会,曾任职于原中国保监会办公厅、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其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工作经历超6年。

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寇江华任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2018年4月开始他主职天津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寇江华还曾担任多个职务,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以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天津市滨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

此前,渤海人寿刚因高管公开选聘而受到关注。渤海人寿9月9日通过官微等渠道发布了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拟选聘两名副总经理,分别负责分管保险业务渠道,以及战略企划、资本运营工作,且选聘条件较为严格。据介绍,目前渤海人寿高管选聘工作已进入候选人甄选阶段。同时,渤海人寿表示,总经理相关选聘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

__BASE64_5byA5oi36aKG5Y+W__ __BASE64_JDExMDAw__ __BASE64_6LWg6YeRKw==__ __BASE64_NTA=__ __BASE64_5YWD57qi5YyF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