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炉 去年投向实体经济超16万亿元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9-30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9月2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该协会连续十三年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从“开局起步”走向“全面深化”;进入2025年,行业更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为行业锚定方向、构筑框架,为信托业回归本源、行稳致远提供纲领性指引。
投向实体16.68万亿元
《报告》显示,2024年,信托业精准发力,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支持。
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管理的22.25万亿元资金信托中,有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另有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二者合计规模达16.68万亿元,基本涵盖了实体经济各个行业,体现了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广度。
在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信托业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12万亿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0.77万亿元,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67万亿元,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14万亿元,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0.76万亿元。
此外,信托业在乡村振兴、公益慈善、消保护航中也展现了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2024年,信托业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投入帮扶资金43.04亿元,实施项目289个;信托业新增慈善信托备案单数539单,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到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为85.07亿元。
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务国计民生
《报告》显示,2024年,信托业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深耕主责主业,以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国计民生。
科技金融方面,信托业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四大领域,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信托业新增设立绿色信托项目390个,同比增长21.50%,新增绿色信托规模1779.44亿元;绿色信托存续规模逾3000亿元,达到3253.88亿元。同时,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
普惠金融方面,信托业全年投入普惠金融资金约1.6万亿元,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
养老金融方面,信托业设立养老金融相关项目1148个,投入资金144.93亿元。
数字金融方面,信托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构建起数字经济新生态,使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托业提质增效的新支点。
信保基金资产近2000亿元
2024年,信托业积极回归本源,从信托配套机制、公司展业能力、内控合规管理、信托文化建设四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行业基础设施平台稳健运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末,信保基金认购余额1850.71亿元,基金资产总额1993.68亿元,全年向信托公司分配收益24.36亿元。中国信登优化信托产品登记内容和流程,广泛参与地方信托财产登记试点,配合北京、上海相关部门推动多单不动产信托和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落地。
从业人员回升至1.79万人
人才是行业的宝贵资源,是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员工总数达17884人。而根据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截至2023年末,信托业从业人员为17563人。这也意味着,2024年信托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增加。
同时,人员队伍的结构持续优化。在性别构成方面,男性员工占比51%,女性员工占比49%,比例相对均衡。从年龄分布来看,40岁及以下的员工占比超六成,体现了信托业以中青年从业人员为中坚力量。在学历层次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稳步提升,反映行业的人才素质正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全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发展,在队伍建设、培养机制、权益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分享到